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全国招聘公告 > 教学面试 > 36座重点城市医疗资源“摸底”:重庆医院最多,北京医生数第一

36座重点城市医疗资源“摸底”:重庆医院最多,北京医生数第一-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4-01-04 12:16:02来源: 19333647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在加大力度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2023年12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

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23》和各地2022年统计公报数据,梳理了全国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22年的医院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指标数据,以评估中国重点城市医疗资源发展现状。

重庆、成都医疗资源靠前

从医院数量来看,36城中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西安、武汉、哈尔滨、青岛位居top10。重庆以857个的医院数成为榜首,成都、北京2022年拥有的医院数量也在600个以上,分别为744个、662个。

重庆作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重庆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并持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医改、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成效颇丰。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2022》,西南地区前20强的医院中,重庆占据7席。重庆还拥有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老牌医学名校,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医学人才储备。

成都2022年医院数量仅次于重庆。成都拥有发达的医疗事业和优质的医疗资源,华西医院在全国医院排名中位居前列。近年来,成都还通过下发《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方案》、承办“蓉漂人才荟”医疗卫生专场招聘等举措招揽医学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下,川渝两地卫生健康领域也在同步实现一体化,在共建发展资金池、医疗服务互通、服务审批互办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两地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287个,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累计跨省市用卡60万余次,1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服务32万件次。

2022年,36座重点城市中,执业(助理)医师数量top10的城市为北京、重庆、上海、成都、广州、杭州、郑州、天津、武汉、深圳。其中,北京执业医师数量达11.48万人,位居榜首;重庆紧随其后,执业医师数量为9.46万人;上海、成都数量也在8万人以上,分别为8.6万人、8.06万人。

北京一直是国内先进医疗水平中的代表,也在持续发力提升医疗质量。2023年7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用3年时间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北京拥有协和医院、301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同时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药物。在2023年11月发布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年度评价报告中,北京医疗条件登顶国际城市排名榜首。

另一衡量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卫生机构床位数。2022年,36城中,重庆、上海、成都、北京、郑州、广州、武汉、杭州、哈尔滨、长沙卫生机构床位数位居前十。其中,重庆卫生机构床位数已超过20万张,上海、成都、北京、郑州、广州也在10万张以上水平。

从几项数据中能够看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各项医疗指标稳居前列。相比之下,深圳仅在执业(助理)医师数据上排进前十,而医院数量和卫生机构床位数深圳均处在36城中下游水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深圳在医疗资源上的底蕴尚不能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提并论,深圳卫健委也曾在公开场合坦言,深圳医疗服务的“病根”在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不均衡,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但近年来,深圳正在着力补短板,通过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实施薄弱区域补缺工程、紧缺专科资源扩容工程等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完成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额超230亿元,全年新增床位1920张;同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圳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20城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超全国平均

相比各地医院、医师、床位总数,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则更能结合人口基数特征衡量一座城市医疗资源分配情况。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1月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到2025年,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指导性指标为7.4-7.5张。

2023年10月12日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已由2021年6.70张增加到2022年6.92张。但这一数值距离“十四五”目标还有一段差距。

36座重点城市中,除西宁和呼和浩特外,其余城市均在2022年统计公报中公布了卫生机构床位数情况。结合各地常住人口数据,哈尔滨、郑州、沈阳、长沙、太原、济南、贵阳、兰州、乌鲁木齐、成都、重庆、昆明、杭州、南京、长春15座城市已经提前超越了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4张的指导值,而高于全国2022年6.92张平均值的城市有20座,除上述城市外,还包括合肥、武汉、南宁、上海、南昌。

由此可见,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下,大部分城市的人均医疗资源分配均较为充足。

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等知名医院,是黑龙江省名副其实的医疗中心。自2019年国家开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已有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哈尔滨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在哈尔滨建设儿科领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郑州是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市,对于医疗资源有较大需求,在国家布局的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等均落户郑州。与此同时,郑州也在发力医疗健康领域的科技策源,在双鹤湖片区划出40万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目标定位为集“医、教、研、产、销”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智慧化、绿色环保的医疗健康产业新城。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在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指标上表现更为突出。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哈尔滨、沈阳两座东北城市位居第1、3位;郑州、长沙、太原、贵阳、兰州、乌鲁木齐、成都均为中西部城市,占据7席。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一方面,东部地区部分城市人口基数大,人均可分配到的卫生机构床位数因此减少;另一方面,东部城市在一体化、同城化推进下,内部发展更为均衡,而中西部省会城市虹吸效应明显,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省会,因此中西部省会城市医疗资源表现反而优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大力推动健康扶贫、健康乡村等建设工作,中西部省份是其中的重点。2023年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084亿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开展卫生健康工作。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238.4亿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资金支持下,中西部医疗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明显进步。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医疗资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需要依靠长期的积累和投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摸清医院数、执业医师数、床位数等基本家底,并在后续阶段着力补短板,是各地加强医疗健康工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前提。

同时,各地也需要结合城市资源调配能力、人口结构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例如成渝二地下辖众多区县,不可避免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存在鸿沟的问题,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应当继续发力。此外,例如上海、天津、青岛等地老龄化程度较高,更应该全面评估医疗资源及服务水平、落实和完善分级诊疗等,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韧性,让医疗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民。

教学面试

网站地图